10月19日,党的十九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建军就青海推进绿色发展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青海提出以“四个转变”新思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其中一个转变就是“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请问您如何看待将青海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绿色崛起?
王建军:首先,我用大小多少和中国传统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来描述一下青海的省情特征“。大”是指青海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小”是指青海是经济总量最小的省“;多”是指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56个民族除珞巴族外都有;“少”是指青海人口少,只有593万人。“金”是指青海资源富集,在已探明的132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中,有54种居全国同类储量的前十位、有23种居全国前三位、有10种居全国首位;“木”是指青海现有林地总面积109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3%,尤其是西宁南北山国土绿化工作创造了绿化史的奇迹,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7.2%提高到现在的79%;“水”是指青海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地区供水600多亿立方米;“火”是指青海太阳能资源富集,年接受太阳能折合标准煤1600亿吨,可燃冰远景储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2017年9月在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摄氏度的高温干热岩体,开发前景广阔;“土”是指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有可利用天然草场5亿多亩。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特别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四个转变”新思路。按照总书记提出的重大要求和省委的新思路,青海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好转,江河源头重现千湖美景,长江、澜沧江、黑河、黄河干流以及湟水河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青海湖湖泊面积相当于增加了15个西湖,湟鱼资源量为上世纪80年代保护初期的近30倍,有223种30余万只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全省湿地面积达814万多公顷,比2001年增加257.47万公顷,居全国首位。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6.1%提高到2016年的6.3%。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普氏原羚、雪豹、藏羚羊等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创造了中国最大、全球海拔最高的世界遗产地新纪录。全省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达到88%,今年“青洽会”期间创造了全球清洁能源连续使用168小时的新纪录,投资20亿元的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启动。以绿色发展扮靓的美丽青海画卷徐徐展开,人民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生态福利。
我们深知,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之路,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必须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战略观,更加注重绿色布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布局,坚守红线,不欠新账;牢固树立生态系统治理观,更加注重绿色修复,在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在工程建设上先行先做,在污染治理上先行先推;牢固树立生产力建设观,更加注重绿色转型,回归产业生态“本色”,壮大产业生态“纯色”,发展产业生态“特色”;牢固树立民生福祉观,更加注重绿色惠民,做好增“岗”、增“收”、增“福”三篇文章;牢固树立文化认知观,更加注重绿色价值,围绕人与自然和谐,深入挖掘并打造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相交融的生态文化产业,大力倡导绿色价值观,着力引导绿色新风尚。